关于

我叫王智博,是厦门大学2018级统计专业研究生。

博客起源

2016年我便萌生了写自己博客的想法,这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。那时我非常喜欢吴军的书,在汲取知识之余,我常常感叹一个技术出身的人,竟能写出如此流畅的人文历史科普文章,这让从小厌恶写作的我逐渐开始改观。编程是一个契机,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我感觉非常兴奋,每天都处于一种“有所得”的状态,当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,重新归纳总结,以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,就形成了一篇篇文章,我的知乎专栏正是由此起步。当时的互联网环境下,技术博客已经铺天盖地,周围也有同学在写,这也成了我的动力之一。

我写博客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,当我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时才会动手,不追热点,不搞营销,这是我不会改变的初心。我在学习或做项目时,脑中会逐渐形成的一篇篇文章的框架,包括切入的角度和覆盖的主题等,一个有别于其他书籍文章的叙述框架是我表达欲望的来源。因此我的文章很少有零基础入门这类笔记,更多的是对零碎知识的归纳整理、自己思考试验后的总结,或者是将同主题其他博客回避掉的问题理清楚。我每写一篇文章都力图做到逻辑清晰,内容自圆,以雕琢一件完整艺术品的态度去对待。但当局者迷,只有事后回顾才能判断文章是否达到最初预期;几年以后去看很多文章,有的会感觉不堪回首,有的会依然欣赏自豪,这不禁让我想起杜甫的那句诗

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

写技术文章确实会让我有创造价值的成就感,尤其是看到评论区中感谢和支持的话语,更是觉得心头一暖,这些对旁观者来说没有信息量的评论,对写作者而言却是最大的鼓励。但说来惭愧,我这些年逐渐意识到,我写技术文章时心中默念的受众一直都不是广大读者,而是未来的自己。我的终极目标就是,当以后我把这些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,把这篇文章拿出来,从头到尾看一遍,就又通透了;因此我不喜欢写一些对我来说已经根深蒂固的基础知识。这是我个人沉淀知识、对抗遗忘的方式,以我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总结下来,以后要用到时就可以站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前进。我本可以选择私下整理笔记,总结发到网上,一来是因为这可以倒逼我把内容写完整,语句写通顺,这对未来的自己更加友好;二来会有帮助其他人的附带价值。

个人网站

再说说个人网站。从左侧的分类可以看出,我也想写一些非技术文章,主要是一些读书或生活中的感悟,可惜 2 年下来都只有一些摘录,和最初给博客设定分类标签时的“占位符文章”。主要是因为有心无力,每次都无法将心中所想整理成逻辑自洽的文章;这大概是中学时期欠下的债,现在就很羡慕那些可以自由表达思想的人。本科、研究生在厦大七年,我的收获不仅是课程知识或自己学到的技术,还有对人生、对生活的思考,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厦大校园的人文气息,以及经院社科方面的熏陶。这个环境为我在纯理科思维之外开辟了一块天地,我在其中探寻世界的美妙、幸福的真谛、自我的认知、共情、苦难、善恶等等。我很希望日后能将这些想法顺利表达出来。

相比于知乎,个人网站流量更少,我在这里的记录也会更倾向于给自己看。我会把统计阅读数、评论等都关掉,清除一些动态效果,尽量让整个博客简单清晰,更专注于内容。如果有读者希望和我讨论,就只能麻烦从知乎私信我了。

文章分类